back TOP
画家刘德舟艺术官网LIU DEZHOU 画家谈画
 

 

走进刘德舟的艺术世界
CHINESE ARTISTS LIU DEZHOU

 

刘德舟:“艺术的创新过程,是在触发观众自由的想象中,引导崭新的审美。”

 

刘德舟:“1987年独自初登华山,出发晚了,爬到半山腰处,天已渐黑,除我一人与山,还有风声,泉水声,树叶沙沙声…时光催人前行,不能停,只有去征服。“

 

刘德舟:“烟雨中的漓江最美。90年代多次冬季前往,人烟稀少时,乘竹筏沿江缓行,远离都市的嘈杂,似也做回古人,入了仙境。”

 

刘德舟:“80年代末只身一人去陕北采风,黄土高坡上视野辽阔,层叠错落的山韵,
如悠扬的乐曲伴我一路前行。”

 

刘德舟 《放眼雄关》

 

刘德舟:“《放眼雄关》是1989年我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画展展出的大幅作品,所画是对松潘藏区山貌的感受,又与北方山的精神融为一体,是与我心脉相连的山。”

 

我讲究自然而然的大胆夸张、自由发挥,这反而让我更加地关注造型和空间,注重深思和自我完善。——刘德舟

 

刘德舟:“雪山是我倾爱的主题,在我眼中,雪山的“人情味儿”,正如“患难见真情”:只有在寒冷中,山石才有白雪的包容。体会这种雪山之美的,也正是人心的温暖。”

 

刘德舟 《雪》

 

“我以曲线美和墨块融合的动感,来表现雪中观燕山山脉之印象,描绘出从整体上感受的,美的意境。”

 

刘德舟  《雪》  1988年

 

刘德舟:“茫茫冬雪,将我的记忆带回那片美丽的东北大地,蜿蜒的河道流淌着的仿佛是我那段青春岁月,那些年的蹉跎,还在远方的树林中回荡。”

 

一首山歌,需用朴素淳厚的平腔来唱出悠远绵长的音律;一幅画境,得以淡定从容的心胸来写出苍劲豪迈的气韵。
——刘德舟

刘德舟:“笔墨具有力量,形象赋有生命,融两者于画,则更能畅快、深刻地表达内心世界的波澜壮阔,于是,想象的空间无穷无尽,个性的呈现如此自然而然。”

 

刘德舟 《相逢》 2010年

 

刘德舟:“人生中许多相逢,突如其来,又匆匆而过。多少年后,遥山相望,起起落落纷纷的山峦,于天地之间,依然一脉相连。”

 

刘德舟:“我画山讲究一种“包容力”,山的各个角度,早中晚,以及春夏秋冬不同的样貌,在我脑海里联成一个整体的印象,这个“山”是一种“全景”风貌,非常生动,比镜头里的任何时刻都更加真实。”

 

刘德舟:“北京名山凤凰岭,山势雄伟、险峻,怪石林立,从未攀顶,却在年年信步于巨石崖壁间,凝神炼性,展阔心胸。动笔,不过几日月;动心,早已十多年。”

 

我从中国画追求“神似”的理念体会到一种东方的抽象思维,我自由地造型——释放“心象”,崭新的形象,不必受西方造型及观察方法的约束。
——刘德舟

刘德舟:“《白虎涧》我着力表现庞大山石中一种博大的精神力量。山的雄伟,险奇,野性的张扬,好似顶天立地的巨兽,我将山石的重心集中在画面上方,更突出地再现我与“醒兽”对视的现场感受,一种豪情顿生。”

“我用黑白、浓淡、疏密的对比,强化山体的结构和动态,省去旁枝末节,有意识地从整体需要留出几处较大的空白,以衬托山石的雄伟奇特。
空白之处妙在更自由地表现空间的广阔,它是前、是后、是天、是地、是水、是山,或同时皆可,任由想象。”

 

我以“黑白界域”在强烈的对比中反而激发了更丰富的空间想象,黑与白如同阴阳两极相映相合,在“化虚为实、化实为虚”中,水墨之意趣横生。——刘德舟

 

刘德舟 《玄》 2010年

 

刘德舟:“汉字起初源于形象,当生动的形象抽象到可以符号的形式来表达含义,即成文字。使文字再度回归到形象,并融书写的意味于绘画中,是我在造型上返璞寻真的一个探索方向。”

 

从体悟草书的韵律,到感受天地间生命的韵律,所谓‘大道至简,涵容万物’,正是懂得融会贯通的智慧。
——刘德舟

 

刘德舟 《荷尚》(一)  2006年

 

刘德舟:“我借鉴书法的美感和态势,用含有书写意味,高度提炼的墨线去表现人和天地事物。画的好似一个汉字,却不是具体写哪个字。这种形象的重合作为一种新的精神景象,它既有书法的神韵,也有风景、人物的情态,多重含义汇合一体。”

 

从(明)八大山人朱耷的山水结构中体会简约的造型意识,又受崔子范大写意的启发,我追求大拙大朴之美,将传统绘画精髓运用到当代审美,挖掘水墨的时代可塑性,是我几十年来总体的艺术方向。
——刘德舟

 

 

 

 

黑白界域·极简大写意山水

2012年艺术家作品阐述

刘德舟:我的艺术是在创造,在我的世界中,水墨是有力量的,形象是有生命的,当这 两者相融迸发出撞击心灵的旋律,就形成了我独有的水墨风格。我的“黑白界域”驻扎了我许多的思考,这些作品被称作“极简”大写意山水,反而能让我更畅快 地、深刻地去表达人类内心的强大。今年我在798艺术区桥艺术空间展出的作品,在创作时比之前更多地注重了对造型的深入探讨,追求一种写实与写意相互照应 的“真形”表达,向观众敞开一个更为纯粹的,精神的空间。

 

刘德舟《凤凰岭》

 

心象释放的山

《凤凰岭》是北 京郊外的山,也是我常去的地方。多年来,我分别在不同的季节去领悟这片山的气势,有时还会冒雪上山。凤凰岭的山石结构险峻,尤其是在北边有一片奇峰,陡峭 的山壁表面并不平滑,复杂、突厥的山石很有姿态,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,从而画出了这幅作品。我将这片山收入心中,跟我的思想进行熔炼,用我的个性语言重新 组合。厚重有力的墨线是我笔下的造型“先锋”,我用这些线将山体结构重新梳理,夸张;担任“后卫”的浓、淡墨色,被我安排在需要丰富变化、突显层次韵味的 部位,并与墨线同时作用于对空间的暗示。整幅画体现了陡壁势态给我的强烈感受:一种仰望高山,发现天地都被其包容的震撼。《凤凰岭》是我坚持以中国画水墨 特色去积极创造“新山新貌”的作品。为了更加突显主观感受,我在构建画面的过程中,集中一个视点去自由释放了我心中的形象。

 

刘德舟《母子峰》

 

有情有义的山

《母子峰》是我 将山峰拟人化的作品。在我去过的张家界、三清山等地方,我觉得很多山峰上的奇石,都存在着某些人性化的形象特点,都有与《母子峰》相似的形象或感觉。我画 《母子峰》不是具体指哪个山峰,而是很多山峰逐渐凝聚在我脑海中的一种似朦胧又清晰的影子。这种“影子”有很多变幻,其中一个好像母子的形影,人情味特别 浓。朋友说这幅画让他想到歌曲《母亲》的“不管你多富有,无论你官多大,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咱的妈”,我觉得音乐书画有异曲同工之妙,好的作品都是具有真 情实感的。我在这幅《母子峰》中,着重表现了“母爱如山”的情感主题,将山石姿态拟人化,试图从造型中引发人们对亲情的一种幸福美好的眷念,用我的画笔去 表达一种有情有义的山。

 

刘德舟《老虎涧》

 

东方理念的山

《白虎涧》表现 的是我在庞大山石中感受到的一种博大的精神力量。我很喜欢白虎涧那些雄伟险峻的奇峰,山石非常大,非常整,很有霸王气势。于是我把山体描绘得好像一头顶天 立地的巨大猛兽,它居高临下地俯瞰大地,显现出“一览众山小”的豪情。我用黑白、浓淡、疏密的对比,强化山体的结构和动态,省略了一些不重要的细节,有意 识地从整体需要留出几处较大的空白,衬托出山石的雄伟奇特。空白的地方,并不是真的什么都没有了,它的妙处在于更为自由地表现空间,它是前、是后、是天、 是地、是水、是山,或同时皆可,任你发挥想象去理解。这种空间意境,体现了中国画“知白守黑”的艺术理念和东方的哲学思想。

解放以后的中国绘画教育是吸收西方写实因素去创作, 现代水墨画很多在理念或形式上也是西方的。而我主要是吸收传统上关于黑白的艺术理念和意象因素,尤其是八大山人(明末清初“四僧”之一)简约的造型意识, 在其基础上,去研究、探索更具时代性和表现力的水墨画。我的画,白者极白,黑者极黑,既强调视觉对比,又注重黑白的相映相合,追求“化虚为实、化实为虚” 的空间韵味。用粗墨界线与大块留白去组织造型,是我画面的一个显著特征。从中国画追求“神似”的理念,我体会到一种东方的抽象思维。在我的艺术世界里,画 面形象是自然形象与心中想法融合锤炼成的崭新的形象,它可以不受西方造型及观察方法的约束,可以从原山的形态中解放出来。我讲究自然而然的大胆夸张、自由 发挥,这反而让我更加地关注造型和空间,注重深思和自我完善。

 

刘德舟《玄》

 

融入书法之美

我的《天地人和》《玄》这 类作品,结合了书法的笔意、理念,进一步提升了墨线的力量,和空间的张力,虽然精简,但效果很壮观。中国的文字本身拥有一种很“形象”的视觉,书法更是把 其形“态”给表现出来了,很美。于是我在造型中借鉴了书法的美感和态势,用含有书写意味的,高度提炼的墨线去表现人和天地事物。从画面上看,好似一个汉 字,却不是具体写哪个字。我以形象的重合作为“交点”,将书法融入绘画之中,创造出一种新的精神景象。它既有书法的神韵,也有风景、人物的神韵,多重含义 汇合一体,引人产生丰富的联想。

 

 

LIU DEZHOU's paingting 刘德舟作品

 

 
返回TOP

 

         

 

Copyright (c) 2012
LIU DEZHOU & LIU YAN All Rights Reserved
版权所有者:画家刘德舟&刘燕
京icp备07007560号-2
WWW.YL-ART.COM | 画家刘德舟官方网站 | 99948774@qq.com
Designed by ainaking